算盘的来历?
算盘究竟是何时何人发明的,现在无法考查,但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。东汉数学家著《数术纪遗》载:“珠算控带四时,经纬三才。”北周甄鸾注云:"刻板为三分,位各五珠,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,其上别色之珠当五,其下四珠各当一。”可见汉代即有算盘,但形制与今不同。不过,中 梁以上一珠当五,中梁以下各珠当一,则与现代相同,又据徐岳说,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,天目即曾传授珠算之法。可见至迟在东汉已出现算盘。算盘的名称,也出现在元代学者刘 因(1249—1293年)撰写的《静修先生文集》里。在《元曲选》无名氏《庞居士误放来生债》里也提到算盘。剧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闲着手,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。”公元1274年,杨辉在 《乘除通变算宝》里,1299年朱世杰在《算学启蒙》里,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《九归除法》。公元 1450年,吴敬在《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》里,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详。张择端在《清明上河图》 中画有一算盘,可见,早在北宋时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。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“筹算"演变而来b “筹算”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。唐代 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,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。15世纪中叶《鲁•班木经》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,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’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《算法统宗》。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,运算又简便,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,同时也陆 续传到了日本朝鲜、印度、美国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。算盘的出现’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 的重大改革,就是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。
关于算盘的知识?
算盘( abacus)是一种手动操作计算辅助工具形式。它起源于中国,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。 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,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。现在,算盘在亚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继续使用,尤其见于商店之中,可以从供应中国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里买到。 在西方,它有时被用来帮助小孩子们理解数字,而一些数学家喜欢体验一下使用算盘计算出简单算术问题的感觉
算盘的来历和用法?
算盘,起源于古代中国,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,其基本结构包括一个框架和一系列横贯框架的杆,杆上穿着可以滑动的珠子。算盘的用法涉及一系列特定的规则和技巧,通过移动珠子来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。 在古代,算盘不仅用于商业计算,还广泛应用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,直到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,算盘的使用才逐渐减少。尽管如此,算盘的使用仍然在某些地区和特定场合中保持着其文化和教育价值。
算盘叫法?
算盘各部分名称: (1)四周的框子,叫做“框”(也可以叫做“边”); (2)中间有一根横木,将算珠分为上下两部分,这根横木叫做“梁”; (3)一根一根穿过梁的细杆子,叫做“档”; (4)穿在档上的圆珠,叫做“算珠”(通常也叫做“算盘珠”); (5)在梁的上方有两粒算珠,这两粒算珠叫做“上珠”,第一粒上珠叫做“顶珠”; (6)在梁的下面有五粒算珠,这五粒算珠叫做“下珠”,第五粒下珠叫做“底珠”; (7)在记数和计算时,一般不用顶珠和底珠,上珠代表“5”,每一粒下珠代表“1”。
中国使用的一种计算用具,一木框中嵌有细杆,杆上串有算盘珠,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,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
算盘什么意思网络上?
指一些经常在评论区开玩笑的人。算盘珠子崩我一脸是一个新兴的网络用语,主要用来形容指一些经常在评论区开玩笑,打算盘,准备占别人便宜的人,意图明显,是讽刺你做事算计太多。这个梗出自抖音的评论区。算盘珠子是用来计算的,都崩我脸上,你算计太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