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醴陵为何称为瓷都?
这是因为相比景德镇,醴陵有关陶瓷的历史也很久远。地处湖南省东部的醴陵,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,中国“国瓷”“红官窑”的所在地。这里的陶瓷产业已有两千多年历史,是全国三大“瓷都”之一。
醴陵为何叫醴陵市?
湖南醴陵名字的由来 西汉,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属长沙国临湘县。 汉高后四年(公元前184年)封长沙相刘越为醴陵侯。 食邑600户,并建侯城于转步古城村。 东汉,从临湘县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,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。  时县境东至今江西杨岐山,西至湘江沿岸。 据此,醴陵建置伊始。 三国时,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。 扩展资料 醴陵地理环境: 1,位置境域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,罗霄山脉北段西沿,湘江支流渌水流域,位于长沙、株洲、湘潭“金三角”经济区东南部。 2,地质地貌 地貌以山地、丘陵和岗地为主,平原占16%,水域占5%。 土壤成分以板页岩为主,占47.8%;次为红色粘土,占20.7%。 3,气候 醴陵市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。 年均气温18℃左右,年平均无霜期288天左右,年平均日照1500至1910小时,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间。
醴陵属于哪个省哪个市?
醴陵以前叫什么?
醴陵城区,历有醴陵、醴泉、城关之称。 秦置湘县(今长沙),醴陵乡为其所辖。《醴陵地名源流考释》认为:以取山陵下漉水(今渌水)善酿甜酒,奉祀祖宗、山川神灵而得名。汉高后四年(前184),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侯,食邑600户。侯城在原转步乡(今板杉镇)。东汉建武元年(25),分临湘县(今长沙)东南境,置醴陵县,属长沙郡。县治与侯国同治一地。约在东汉延平元年(106),至东汉延光三年(124)间,因经济发展,人口大增,贸易日繁,再加上地势局促,遂将县治迁于今治。 宋代以前,醴陵县治处称名无考。宋代至清末,现醴陵城区,皆有辖境,习称醴泉镇。
醴陵市100年前是醴陵县。醴陵起源于汉高后(吕雉)四年(公元前184年)封长沙相刘越为醴陵侯。食邑600户,并建侯城于转步古城村。 东汉初,从临湘县(非现临湘县)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,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并入。时县境东至今江西杨岐山,西至湘江沿岸。据此,醴陵建置伊始。此后1000多年,醴陵经历过撤消、复置、辖地变化、归属变更,然“醴陵“二字不变。至1983年7月,醴陵县划入株洲市管辖。1985年8月,撤县建市(县级市)。